Hi,欢迎来到大河票务网!
全国
x

按字母查找

场馆库

当前位置:大河票务网>旅游资讯

《河南青年报》一纸解散公告宣告没落 死于谁之手?

liuyuan 发布  时间:2020-08-02 23:18

大河票务网讯:《河南青年报》昨日的一纸解散公告,宣告了中原这家老字号纸媒的没落。

 

在业内看来,这则公告简单粗暴,等同于宣布今起停止出版发行,宣告倒闭休刊。所有员工即日起不再上班,28日清理个人物品,29日封闭办公场所,原因则是经营遇到困境。

 

 

有消息称,《河南青年报》此次并非真正意义的停刊,目前只是清人改革,过段时间重新开始。

 

不过,河南省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随后向澎湃新闻小编证实,《河南青年报》由于经营问题,将于近日停刊。

 

与此前多家纸媒发文停刊相比,《河南青年报》这则公告让人唏嘘的同时,措词上更是令人感到寒心:就地解散,直接走人。

 

另据小编了解,《河南青年报》的一些员工对公告中内容并不认可。除了公告中有关“没签合同不给补偿”涉嫌违反劳动法外,社交媒体上还流传着一份署名“全体员工”的公开信。称“报社之所以到了今天,主要是近几年频频更换领导有关。特别是现任主持工作的领导,严重不称职。”

 

所有员工要求当地主管部门“为我们派遣一位大家认可的领导,我们掀起自救,两年内一定让河南青年报重新焕发青春。”

 

河南省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时向澎湃新闻小编表示,停刊后具体的人员安置工作还在协商解决过程中。

 

故步自封,对新媒体避而远之

 

资料显示,《河南青年报》为共青团河南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6月,是河南省唯一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性报纸,多次在全国青年报评选中获“十佳”称号。

 

另据了解,《河南青年报》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停刊。1950年5月6日和 1960年9月30日,先后因编采人员缺乏、自然灾害和政治因素等,十年内两度停刊。

 

2002年原《河南青年报》改名为《青年导报》,2013年4月2日,《青年导报》正式改名《河南青年报》。

 

 

《河南青年报》的前身《青年导报》,曾有很辉煌的过往,据了解,后者出版了河南省第一份彩色报纸、开启了河南报纸办周末版先河、第一个提出“分众化”理念等。至今在河南新闻界,《青年导报》都有“小编黄埔军校”的美誉(为叙述方面,因在不同时期名字不一,为叙述方便,以下统一用《河南青年报》)。

 

据知情人士介绍,《河南青年报》发行量最好的时期能到达三十万左右,受众也比较广泛,并不局限于青年群体。但在2012年前后,传统纸媒遭遇到互联网、新媒体等的强势冲击,《河南青年报》同样未能独善其身,营收进入寒冬。

 

因自负盈亏,该知情人士透露,《河南青年报》的市场化并不顺利,再加上几任一把手,都是老传统媒体人,一心抱着报纸做文章,对新媒体避而远之,不敢也不愿尝试改革,而最终使得《河南青年报》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未能及时转型,不得不面临入不敷出,拖欠外债的困局。近年来,该报经营压力巨大,甚至出现拖欠员工数月工资的现象。

 

小编了解到,《河南青年报》的微信公众号于2015年10月22日才启动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文章以“青媒人”的名义,称《河南青年报》官微正式起航。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做公众号层面上,《河南青年报》不是迟了,而是太迟了,没能赶上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甚至连一点点尾巴都没能抓上。

 

一篇介绍女排队员朱婷的稿子, 排版杂乱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青年报》微信公众号所发表文章的阅读量,大多在几十左右,过百都是少数,甚至有一些仅为个位数,更新停留在9月23日。据知情人士透露,运营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但《河南青年报》微信公众号粉丝量可能还不到两百。

 

小编观察到,《河南青年报》微信公众号近期所发文章,多为转发,且排版粗糙,有些文章格式混乱,或能看出并未用心运营。

 

 

与此同时,《河南青年报》新浪官方微博,最后一条消息更是停留在2014年的12月,粉丝数不足两千。

 

强制摊派,被通报查处

 

在错失微信公众号发展黄金时期时,《河南青年报》近几年主要做了什么?

 

据知情人士透露,因经营出现困境,压力巨大,为保营收,《河南青年报》甚至走上了偏门。

 

 

2014年0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对《河南青年报》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情况进行通报。

 

通报称,2013年7月,《河南青年报》以文件形式向包括采编人员在内的报社全体员工强制摊派发行任务。该报社还与部分单位达成所谓“宣传协议”,由上述单位付费在该报刊登新闻报道。2014年3月,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对该报社给予警告、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责令报社限期整改。河南省纪委驻团省委纪检组已给予河南青年报社社长严重警告处分。

 

《民主与法制时报》亦对此事进行了相关报道。报道称,《河南青年报》为了增加效益,公然在自己报纸上刊登征订广告称:“凡是征订量达到一定数量的,组织其到港澳旅游,同时,每征订一份报纸(236元),给征订者回扣66元或者两瓶白酒加10元人民币。”

 

报道还指出,该报社“编委委员、部门主任,完不成任务者,从当月工资中扣除,直到完成任务后,补发以前所扣除的工资。”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禁止小编站和小编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禁止向小编站和采编人员下达广告及发行等经营任务,禁止采编人员兼职从事关联交易等,但《河南青年报》却无视规定,一意孤行,强制摊派发行任务,引发了员工的不满。

 

据《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员工不断向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举报,最终使得《河南青年报》被通报批评,该行为被叫停。

 

据知情人士称,《河南青年报》原社长走后,社长一职空着,工作由时任总编朱晓健主持,彼时因《河南青年报》出现经营危机,在多方协调下,将《河南商报》副社长郑迎光调任至《河南青年报》,任社长,上任时间为2011年12月。

 

2014年,因郑迎光强制摊派发行任务,被严重警告处分。该年10月,郑迎光去职。

 

值得注意的是,郑迎光任职期间, 在2013年4月之前《河南青年报》还被称之为《青年导报》之时,亦有报道称,《青年导报》为了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外包周刊、售卖证件、给小编下达经营任务,违规在地方成立办事处通联处等,成为报社的主要营收方式。

 

“有时候一天接到他们报社十几拨人员,而且互不相识,来的都还是主编,有的跑发行,有的直接要钱,以至于《青年导报》主报小编来了后,我们都无法鉴别了。”彼时洛阳市委宣传部一工作人员曾说道。

 

频繁动荡的高层领导

 

争议的郑迎光去职后,接任者为王强,任职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后为申继东,任职至今。

 

知情人士介绍,《河南青年报》近几年的领导班子一直就没有完整过,动荡不堪,换来的几任领导要么业务不精,要么能力和意识只停在纸媒,而期间又恰逢纸媒转型的关键卡口,错失良机,以至于酿成今日“解散”现状。

 

另据了解,《河南青年报》除了采编之外,人员并不固定,多是临时雇用的,最多的时候接近170人,但多半都是跑业务,做征订。

 

报纸关停,越早越好?

 

《河南青年报》的倒掉,在业界及河南当地一些媒体同行来看,是迟早的事,几个月前就开始在流传。

 

河南当地一位媒体同行更是就此评论称:早该关了。称“比比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媒体几乎成了拥有独特基因的不死常青树。这显然违背自然法则。不与时俱进,不改革创新,忙着在那里窝里斗,走歪门邪道,吃饭靠等要靠,不关门都对不起达尔文。”

 

 

新浪微博认证为河南省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对外联络部主任章于飞也认为,《河南青年报》关门大吉也未尝不可,既然关门,坐吃山空靠着一张报纸挤在体制内的全体人员下岗也没什么稀奇。

 

纸媒陷入困境,近几年是不争的事实。据小编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已经有《杂文报》、《生活新报》、香港《新报》、《长株潭报》、《上海商报》、《今日早报》、《九江晨报》、《外滩画报》、《都市周报》等多家纸媒停刊,其他在正常运营的纸媒多数也面临广告发行大幅下降窘境。(党报等非市场化报纸不在此列)

 

有业内人士认为,报纸作为一种落后的媒介载体,走上被关停的命运不可避免。除了因新媒体冲击替代、体制受限原因外,报纸管理层不思进取、传统保守,是纸媒被市场抛弃淘汰的主要原因。“越早关停,进行转型,对许多纸媒来说越是好事,因为既节约了成本,也更加环保。”

 

章于飞也认为,人们对纸媒与网络媒体奉行着完全不同的两套价值体系,对前者的要求要远高于后者,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纸媒天生具有难以改动与滞后的缺点,就是一出版,就基本没有在本体上修改的余地了,另外所传播的信息也无法脱离这个载体本身。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要科技进一步发展,人类摒弃旧有阅读载体是很理所当然的事。

 

纸媒即使消失了,“媒”的手段和思维方式、使用习惯改变了,但从事内容传播的人、团体是不会,他们会以另外一种形式来做着和现在差不多的事,也不会觉得流程上有太多的差异。

 

事实上,对公众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好的内容资讯,并非每天必须去买份报纸才行。对那些能生产出优质内容的纸媒来说,既便报纸被市场抛弃,转型到新媒体上,一样会获得公众的认可和关注。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合作伙伴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 —17:00      官方电话:400-800-7000

豫ICP备17045325号-1